新生儿听力筛查——聋儿的福音
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《无声的世界》吗?一播出就震撼了多少聋儿的小小心灵,更加触痛了多少聋儿的父母。是啊,聋儿是父母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,聋儿们更是因为听力损伤,关键是错失了早期发现和干预的机会,无法与人进行正常交流,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,造成性格及心灵上的孤僻,再而永久性的隔离自己。因此尽早发现并诊断及干预“聋儿”意义重大。
聋儿在医学上称为听障儿童。在现代医学里,可以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发现,它是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早期听力检测,诊断听力损伤情况,从而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,使得绝大多数听障儿童可以回归主流社会。
新生儿听力筛查(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,UNHS),是通过耳声发射、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,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、快速和无创的检查。筛查时间:1. 初步筛查过程( 初筛):即新生儿生后3-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。2. 第2次筛查过程( 复筛):即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“通过”;或初筛“可疑”;甚至初筛已经“ 通过”,但属于听力损失高位儿如重症监护病房患儿,需要进行听力复筛。筛查对象:主要有2种,一是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儿;二是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。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体重儿、出生时有窒息史、机械通气患儿、高胆红素血症、颅面部畸形,包括小耳症,外耳道畸形,腭裂等、孕母宫内感染或使用过耳毒性药物、细菌性脑膜炎、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。
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可以分为两种:耳声发射(OAE)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(AABR)。筛查的结果都以“通过”或“未通过”表示。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可以达到95%以上,严格来说正常分娩和NICU新生儿应采用不同的筛查方案。在我国,通常先用前者进行筛查,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,采用OAE和/或AABR联合进行听力筛查,以免漏筛蜗后病变。
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、胎脂、胎性残积物滞留;新生儿中耳积液;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。小儿感冒、鼻塞、流涕、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等情形;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;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。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,筛查结果仍为“未通过”者,均应进行复筛,复筛仍未通过,就应该及早进行干预,包括:1:医学干预:是指针对听力损失的原因、程度及部位,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来恢复听力的方法。比如清除外耳道耵聍。2:听力补偿或重建:主要包括助听器选配和人工耳蜗植入。3:听功能训练和言语---语言康复训练。在《无声的世界》里,小宝就是通过及早训练才发出了最美妙的声音。
即使是先天性耳聋,现代医学仍有先进的医疗手段发现、诊断以及治疗,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就是一项非常发现听力损伤的简单、无创、有效的技术,在我院已经开展有二年多的时间,期间筛查出有几例新生儿听力损伤,已建议转上级医院进行尽早干预,从而避免成为真正的“聋儿”,是他们的福音,也是父母、家庭和社会的福音。(妇产科 蔡燕琴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