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- 临床医技 - 正文临床医技

高温天气别被热浪冲昏头

日期:2005-07-06
  据气象部门最新的气象资料显示,未来10天,北京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较常年偏少,气温也比常年偏高;由于空气湿度大,还将出现闷热天气。

  最近,我国大部分地区晴热少雨,闷热的天气使中风的人数骤然增加。高温天气使中风患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,当气温上升到32℃以上时,人的体温主要靠出汗来调节,大量出汗将严重消耗体液,若不注意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,血液会浓缩,血小板易于凝聚,血流会变慢,易形成血栓,血栓若堵住了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,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。

  另外,夏天出汗虽然能使体温散失,但需要皮下血液循环量比平时高5倍。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,这“额外”的血液循环不仅会使血压升高,而且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增高诱发缺血性中风。这就是为什么早晨6时和中午12时是脑中风高发时段的原因。

  脑中风的临床表现为病人突然意识丧失、偏瘫、身体感觉障碍、言语困难、头痛、头昏等。本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,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,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。据统计,全球每年大约有70万人患有新发或复发的脑中风。

  脑中风的世界年平均发病率约为200/10万,死亡率接近100/10万。我国的情况与世界平均发病率水平大体一致或稍偏高,属于脑中风高发地区之一,在过去20年里一直呈上升趋势,而现行各种治疗方法均不理想,应对脑中风的严峻挑战,需在预防及预警上多想办法。

  脑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。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有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,前者是缘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,防治高血压可以减少其发病;后者大多来源于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,病因多为先天性,与高血压关系不大。

  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,活动过少、吸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加速了卒中、心脏病、糖尿病和血管性痴呆的日益流行,如果不加干预,预计到2020年,脑中风的人口将增加一倍。相反,如果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干预,将会使一半人免于脑中风的危害。

 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。一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具有脑血管病危险的人群控制其危险因素,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。二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病的病人采取预防措施,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。

  防止和减少人群中各项脑中风危险因素的发生,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。

 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  35岁以后,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就有较大幅度的增加。青壮年时期是高血压预防的合适阶段,通过各种健康教育的手段,改变人的行为方式,控制如食盐摄入过多、肥胖、紧张等诸项因素,可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。预防脑中风一定要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白开水的习惯,它可以降低血黏度,防止血液浓缩、血流变缓、出现血栓。

  提倡合理膳食结构

  血脂不仅与脑中风的发生有关,而且与高血压的发生也有联系。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,迫切需要宣传合理膳食的重要性。膳食脂肪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%以下,其中饱和脂肪酸、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应各
上一页12下一页
快速导航
  • 交通位置
    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同仁路269号
  • 门诊安排
    急诊科电话:5522818
  • 体检中心
    雄厚技术力量,为您保驾护航
地址: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同仁路269号 邮编:514299
急救电话:120  办公室电话:5522285 医务科:5524859 医患办(投诉电话):5522284 急诊科电话:5522818 采购监督电话:5522285
版权所有:大埔县人民医院 粤ICP备2023152499号-2